男孩子也会喜欢玩娃娃?这就是“DollfieDream”的魅力

导言:前不久,《尼尔:机械纪元》主人公2B与9S的DD娃娃正式公布了售价以及实物造型。声优悠木碧也在第一时间斥资15万日元购入了这两体DD娃娃。很多不了解DD娃娃的读者们在文章下面留言:为什么这个DD娃娃这么贵?DD娃娃究竟是什么呢?

恰巧,笔者本身也是一名DD娃爹,于是想通过本文为各位读者简单科普一下,了解一下DD娃娃的魅力。期望大家能够借由此文对DD或者SD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如果因此文而造成钱包上的损失的话,笔者可概不负责啊(逃)

都说男孩子玩刀枪,女孩子玩娃娃,在老一辈的人眼里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观念。一个男孩子偷偷玩娃娃,被同学知道了被嘲笑不说,要是家长知道了轻则痛打,重则送去心理咨询——也难怪,在传统观念里,娃娃这个需要激发雌性荷尔蒙去悉心照顾的玩具,对于强调“阳刚之气”的男孩子而言还是有点儿绝缘的吧。但并不尽然。玩娃娃的乐趣不单单只是悉心照顾:为娃娃换装、搭配各种配饰以及妆容;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后,再带去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拍出好看的照片……这些都是娃娃的另外一种玩法——在这个更加不强调区分年龄和性别的这个年代,大人们能喜欢看小马,男孩子为什么不能玩娃娃呢?(当然小马真的很好看)

备注:本文中的“人形”与“娃娃”二词表同意。在日本成长起来的“球形关节人形”要说起大受欢迎的DD娃娃的诞生,那就不得不提及开发出“SD娃娃”的开发商VOLKS。一说到VOLKS,可能很多人会想到Volkswagen(大众),但这两者真的没有任何关系。这家从昭和47年(1972年)靠着卖飞机模型起家的公司成立的时候或许自己也没料到,在1992年为了扩展自己原创作品而成立的“造型村”工作室,在数年后竟成为跨入人形界的主要力量。

上文说到,VOLKS先开发出的SD娃娃,后开发出的DD娃娃。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就要从SD娃娃的概念——“球形关节人形”(Ball-Jointed Doll,就是大家俗称的BJD娃娃)说起。正如名称所言,这类娃娃的特征就是关节部分为球体,通过从各部分的钩子挂上皮筋,使用皮筋的力量将关节、身体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得益于球形关节,娃娃能够摆出各式各样的姿态,不仅显得生动形象,还会因娃娃的妆容以及服饰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气质。

维基百科上讲到,这种有着球形关节的娃娃最早起源于1920年德国的“浓汤娃娃”。但是在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古罗马和希腊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过带关节的可动玩偶。直至上世纪初,由波兰的艺术家汉斯·贝尔默通过16世纪木质人偶的启发,于1934年创作出了一款木质的球形关节娃娃(现在被收藏在德国弗里德里希博物馆),而这个娃娃之后对整个东亚地区的人形艺术都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只不过作为先锋艺术家,汉斯·贝尔默的摄影作品大多数非常怪异又有情色之感。为避免阅读不适,在这里就先将作品隐藏,有一定心里承受能力的读者可以点开阅读。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汉斯·贝尔默

汉斯·贝尔默

123456789101 / 10说回日本,汉斯·贝尔默的娃娃在1965年由日本著名小说家涉泽龙彦于杂志《新妇人》介绍之后,被很多人所熟知并开始模仿。起初在日本流行的娃娃虽学到了球形关节的精髓,但由于都是纯手工制作,并且材料多见石膏、陶瓷、木质等,价格不菲而导致一般大众难以接触到这种名贵的玩具。不过那时的流行热潮却启迪并培育出了诸如天野可淡、木村龙、恋月姬、清水真理、友永诏三、吉田良等一系列日后活跃在球形关节人形第一线的知名人形师。备注:在著名的剧场版动画片《攻壳机动队2:无垢》中,出现的艺伎机器人也是使用的球形关节。

钱包杀手“Super Dollfie”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著名的人形师也在探索新的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这时,上文提到的“造型村”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这种无毒无味的材料,合成成本低廉,又易于制作造型。于是被当时“造型村”的负责人圆句昭浩发现并加以利用,最后在1998年成功推出了“Super Dollfie”品牌。

“Dollfie”其实是Volks于前一年发售的另一品牌,而Dollfie的意思其实就是Doll(娃娃)+Figure(手办)。再加上Super的前缀,就意味着这种新的娃娃,将超越自身,把球形关节人形带入一个新的世界。SD娃娃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眼珠、头发、身体关节、服装都是可以替换搭配的,所以这种娃娃的自由度非常高。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模型手办大部分都是以男性曾为主,这个以手办的贩售模式(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的做法)发售的娃娃以女性用户为主,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由于做工问题,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光照后,SD娃娃会发生黄化(发黄)的劣化情况——所以对于娃娃的保存要求非常高,避光、防尘、注意湿度,一切都需要玩家精心打理。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很多人形爱好者的喜欢。VOLKS也逐渐地从一个卖模型的小厂家,一跃而成为了众多爱好者口中的大厂。同时SD娃娃的出现也刺激了韩国的一些娃娃生产商,一时间数家娃舍纷纷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

但毕竟小作坊想要扩大还是需要一些时间,SD娃娃供不应求了怎么办?也不知道当时哪位VOLKS的员工还是老板竟然想到了一套饥渴营销的套路——娃娃生产数量和贩售数量都非常少。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是因为产能不足而导致现在已无法考证,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SD娃娃的贩售方式变成了“受注生产”——也就是只有先预约才能买到。这样的做法导致了SD娃娃价格的水涨船高。到后面VOLKS搞得引人怨声载道的什么抽选、One Off这种逆天的做法更加“变本加厉”,同时也催生了SD娃娃黄牛市场的火爆。豆知识:

One Off- 以特定的人物为基准特别搭配的娃娃。可能会使用已经不再生产或还在实验阶段的头部零件,衣服等配件也多半仅此一件。不定期的在官方实体店“天使的住处”展出,经过一段期间后以拍卖或抽选的方式贩卖。也就是全世界仅此一体造型,极其珍贵。

有个有趣的说法是:“一个玩娃的LO娘带着相机正在去万智牌聚会的路上”,恶搞了一把“有钱人的爱好”,也间接反映出了娃娃价格的昂贵——有钱也不一定买到,但买到的人一定很有钱(或者曾经有钱)。

于是,“造型村”也就变成了玩家口中的“造孽村”。看到雅虎日拍上那些高达天价的上古SD老物,想必各位读者也能从这些专门倒手娃娃的黄牛行为中明白一二——说娃娃贵,不只是因为本身的工艺复杂,更多的则是其奇货可居的衍生价值。当然,树脂工艺本身要求很高,更别说将其应用到人形玩具制作中的难度。SD娃娃之所以会受到广大爱好者的追捧,不只是其可以任意搭配的可玩性,更吸引人的则是那丝毫不逊于手工制作精致程度与能够拥入怀中大比例结构。所以抛去衍生价值,SD娃娃本体售价高昂也是在意料之中了。

到后来,SD娃娃也曾经与一些动画、漫画作品进行过联动。最为经典的就是2005年冬季与《蔷薇少女》共同推出的一系列合作款。直至现在,这几体SD娃娃依旧是不少粉丝们梦中时常出现的幻影。当然,之后还有诸如《Gosick》、《我的女神》等其他作品的联动活动,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宅男杀手“Dollfie Dream”说了这么多SD娃娃,那跟DD娃娃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DD品牌从登场之处再到现今的发展,跟SD也走了非常相似的路子,可以说二者同出一门,互为阴阳互补。说到上文中提到的SD的目标用户是女性,那么男性是不是也可以有自己的娃娃呢?针对这看起来跟娃娃不大沾边的用户群,营销鬼才VOLKS自然也是开足了脑筋。在2003年8月,VOLKS宣布了新的品牌“Dollfie Dream”;而这个品牌的娃娃和之后的营销企划,则在众多宅男的心上用力地开了一枪。

针对男性的DD娃娃,与针对女性的SD娃娃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首先,在整体上上VOLKS采用了另外一种新材料:不再是重量较大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而是采用了聚氯乙烯树脂,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PVC。PVC的特点是表面柔软,摸起来更有皮肤的质感。其次,DD系列采用了自家开发的内藏可动关节,舍弃了以往靠皮筋的弹力拉动,使得DD的整体造型能力比SD好一些。再次,整个DD娃娃的头部造型更加接近动画、漫画中二次元的感觉,与SD娃娃强调“真实”感有直观上的区别。

而对DD娃娃做出的这些变动,其实则都是为了之后所针对宅男推出的一系列企划而所做的准备——DD娃娃主打的是“再现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联动”。上文提到的SD娃娃与其他作品之间有过联动合作,某种程度上也是为DD娃娃探明了品牌发展的方向。随便举几个已经发售的DD娃娃的例子吧:2004年《EVA》的绫波丽,2006年《To Heart 2》的向坂环、小牧爱佳,2007年《凉宫春日的忧郁》的凉宫春日,2009年《魔法少女奈叶》的高町奈叶,2010年《白色相簿1》的森川由绮与绪方理奈,2012年《女神异闻录4》的久慈川理世、《樱花大战》的真宫寺樱、《偶像大师》的天海春香与星井美希、2013年的初音未来,2017年《美少女战士》的水兵月……

还有很多很多名作品的合作款暂未提及。可以说,DD娃娃在品牌联动上的嗅觉及其敏锐——基本上宅男喜欢什么,DD就有很大概率去联动什么。什么?你说前几年出的DD桐谷和人?这……123451 / 5除了“联动”这一杀手锏,改良过后的可动关节则使得角色的造型能力有所提升,更让整个DD娃娃的身体造型更具少女般的流线美感。(相比较而言,SD娃娃的女体就显得有点儿矮胖了。)你以为这就完了?VOLKS比各位顾客可精明的多,2008年他们推出了DD娃娃的新体型Dollfie Dream Dynamite(以下简称DDdy),DDdy造型的素体胸部以及臀部更显丰满。当然了,除去肤色和一些老版配件的造型问题,所有素体配件基本上也都是可以互换的。

想买个远坂凛改成大胸?没问题。想让初音未来穿上女仆装?随便你。与SD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可玩性的DD娃娃,一经推出后便同样受到了众多男性顾客的欢迎。虽说依旧因为大比例以及材料的难操控性导致最后出厂成本与SD娃娃的成本不甚太远,不过要知道宅男的购买能力亦是非常惊人的,6、7万日元的售价也是手到擒来毫不犹豫。心细的Volks还在自己的专卖店设置了不少供各位娃爸娃妈们拍摄出可爱照片的场景,一时间整个贩卖店宛如一个小型娃娃聚会,好不热闹。给各位粉丝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空间,那大家的购买欲望也会不断上涨吧。

然而,DD娃娃的发售也同样继承了“造孽村”的“优良”传统——很多合作款DD娃娃的发售数量与制作数量极其稀少,导致在粉丝间经常会有有价而无市的情况出现。与购买SD的娃妈们心境相似,这次的老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到手了:不但要有充足的钱包,更要有十足的运气。当年笔者曾经在日拍看到一款价格为8万日元的《海猫鸣泣之时》的贝阿朵莉切,囊肿羞涩就没有及时购入,结果现在已经被炒到了30万日元,痛失了一个极佳的理财项目。

话说回来,可能也是最近一段时间老V开窍了,新出的DD娃娃中以受注贩售为发售形式的情况比较多见,所以新品也就很难炒上价格,想断黄牛的后路意图非常明显。不过那些上古老娃,但凡好看一些的,价格依旧是无法承受的痛……不过DD虽然受到如此的追捧,但却也不是完美无瑕。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出自新启用的PVC材质上:这种合成的树脂分子颗粒大,而且本身的吸附性较强,以这种材质作为皮肤表面的话,当DD娃娃穿着一定时间的衣服或者接触物体后,树脂分子会开始吸附接触物表面的染料分子或是颗粒,日子一久,颜色就渗透进去了——也就是大家所谓的“色移”。特别是一些黑色或者绀色的衣物,色移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有很多不小心的娃爹们让娃娃穿着衣服睡在娃包里,过了半个月拿出来一看,傻眼了。

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防止色移,娃爹娃妈们准备了“蓝标”、“神药”、“防色移服”,凡是黑色的衣服,里面全配有白色的里衬,然后拿到的新衣服都要先洗几遍把容易吸附的颜色全洗掉。但归根结底,却没有能够完美地解决办法。所以这就需要踏入DD坑的各位们细心,细心,再细心——就好像真的照顾娃娃一样,要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女儿”们的情况。备注:“神药”就是曼秀雷敦OXY10,本来是除痤疮和青春痘的,结果被娃爹娃妈们发现对付色移有奇效……

当然,既然是可换配件,色移了就直接替换相应的部件也是有的。所以对于DD娃娃来说,只有有着独一无二造型的“头部”才是最值钱的部分。不过长久这样替换下去,对钱包也是一种相应的负担,所以大部分的娃爹们还是采用各种回避的手段,尽量防止娃体的劣化。

说到负担,其实对钱包造成致命打击的也不仅是购买DD娃娃,和维护DD娃娃的费用——在每年的固定时候,VOLKS社还会举办名为“Dolls Party”的大型展出活动。在展出中,各位到场人员不但有机会能买到限定的SD/DD娃娃,更能够去一些手工职人们的摊位上购买由他们亲手制作的配件以及娃衣等。

说来可能很多一般的读者想象不到,一些很有名的“大手”作品,甚至比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还要贵上几倍。一件娃衣动辄一两千人民币,而笔者全身加起来的优衣库套装可能都不超过300大洋。不只是衣服,娃娃脸上的妆容也同样如此——一些专业的娃妆化妆师都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排上。某种意义上还真的体会到了当父母的辛苦:为了“女儿们”,娃爹娃妈们一般都会过得节衣缩食。

为了“女儿们”,再苦再累也开心但是,伴随着买到自己喜欢角色的DD娃娃的那种喜悦,再加上日常维护和保养,久而久之难免不会对娃娃融入一些自己的情感。毕竟,谁不喜欢自己的老婆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呢?所以咬咬牙买上一套,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穿上美美的衣服;努努力攒攒钱,给老婆换一个新的妆容……这些又何尝不是一个令人开心的事情呢?

笔者觉得对于DD娃娃的感情,实际上是一种将“自身能够获得的快乐融入到娃娃本身之中,再将这样的感情通过娃娃去传递给其他人”的过程,所以娃爹娃妈喜欢也乐于将所养的DD娃娃展现给大家。这样的做法,也与买手办、拼模型在本质上的感情是一样的。能够从DD娃娃中获得养成的快乐,这或许就是“只属于自己的”那个纯粹的情感吧。

PS:肾卖完了,剩下的肝还有人要吗?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

2025-05-17 22:45:14
世界流量排名前100的网站附图文数据
绩点3.6相当于平均分是多少?处于什么样水平?可以申请到英国名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