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技法:昆虫、虾蟹、禽鸟的画法,收藏!

中国国画-花鸟技法-国画蝉的画法 图二

国画蜻蜓的画法

在中国国画中,尤其以蝉为代表的书画,深受群众喜爱。那么,国画蜻蜓的画法有哪几种呢?通过以下几步,可以让您快速了解国画蜻蜓的画法。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在中国国画创作过程中要求融化物我,创作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蜻蜓画的是否生动,离不开创作着对物象、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那么,我们来看国画蜻蜓的画法。

中国国画-花鸟技法-国画蜻蜓的画法 图一

中国国画技法—蜻蜓的结构:属于节肢动物,四翅六足,口式咀嚼器,有双齿,体有小到中型,色彩丰富多样,有红、黑、黄绿色。静止时,翅平披,前后翅大小相等,能高飞或远飞,在飞翔中能捕食小昆虫。与其相似的有蜻蛉、豆娘,蜻蛉后翅比前翅大,飞行区域不广,常成群飞行。豆娘形小,身细,前后翅同大,飞行和静止时翅直立于背,常来往于池塘野渚地区。

中国国画技法—蜻蜓的画法步骤:调赭石加墨成淡墨赭色,干笔画出四翅,以朱磦调曙红点出头、背、腹,半干时用淡墨画翅脉及背腹斑纹,浓墨点翅缘和触角、足;或以淡干墨画翅,以石青调花青点出头、背、腹、足。(见上图)

中国国画-花鸟技法-国画蜻蜓的画法 图二

国画蜜蜂的画法

在中国国画中,尤其以蝉为代表的书画,深受群众喜爱。那么,国画蝉的画法有哪几种呢?通过以下几步,可以让您快速了解国画蜜蜂的画法。

蜜蜂,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其象征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自律精神,所以在中国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常常被国画画家们所引用。

那么,我们来看国画蜜蜂的画法。

中国国画-花鸟技法-国画蜜蜂的画法 图一

中国国画技法—蜜蜂的结构:膜翅类,性好合群,群中有一蜂王及雄蜂和工蜂,蜂王体大,前后两翅短小。工蜂体小,翅健善飞,全身密生细毛,下唇的中央有长舌善吮花蜜。雄蜂体比工蜂稍大而短,行动缓慢,不采蜜。蜂的头、胸、腹部结构明显,翅薄而轻。触角及足的动态要着意描写,以显示其美。

中国国画技法—蜜蜂的画法步骤:以藤黄加朱磦画头、胸、腹,用淡赭墨色添上翅部,半干时用中墨勾出头、胸、腹的斑纹,最后添上触角及足。(见上图)

中国国画-花鸟技法-国画蜜蜂的画法图二

国画虾的画法

在中国国画中,尤其以虾为代表的书画,深受群众喜爱。那么,国画虾的画法有哪几种呢?通过以下几步,可以让您快速了解国画虾的画法。

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佳肴,也是历代国画画家们经常会描绘的题材。近代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就是以画墨笔虾蟹形神兼得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须反复观察和细心琢磨,注重生活,提炼生活,才能超越生活,达到美化生活的艺术境界。

那么,我们来看国画虾的画法。

图一

中国国画技法—虾的结构。虾为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水域。其体可分为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部批一甲,头部和背面在前段,具有柄复眼一对,长短触角两对,每对分三条于头部左右,腹部狭长而前粗后细,公分六节,各环节长有游泳的桡脚,末端有尾,胸部前有一对钳脚,后有五对步脚。

中国国画技法—画虾的步骤。先以淡墨分上下两笔画出头胸部甲壳,填上六节腹部,画至中间第三节时,要略有弯曲状。深墨画复眼和脑髓,最后补上钳脚和触须。(见图一)

图二

中国国画技法—虾的动态画法。虾在游泳时动态较多,但只需抓住一两个特点即可。如反泳时,由于胸腹部结构复杂,未免有琐碎之感。又如弹跳时腹中部弯曲和转体侧泳时的动态,画时也不宜过多,在群虾间点缀个别仅求变化。(见图二)

中国国画技法—虾的不同姿态及组合画法。

中国国画技法—虾的布景画法:

图四

国画虾可以不布景,用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来处理,感觉生动活泼的虾群在清澈的水中漫游。即便布景,可采用水生植物或长于河畔的花木为宜,如萍花、菖蒲花、慈菇花、菱花和杨柳、紫藤、芙蓉、翠竹等。(见图四)

国画蟹的画法

在中国国画中,尤其以蟹为代表的书画,深受群众喜爱。那么,国画蟹的画法有哪几种呢?通过以下几步,可以让您快速了解国画蟹的画法。

螃蟹,自古便是历代中国国画画家们经常会描绘的题材。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就是以画墨笔虾蟹形神兼得而闻名于世。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需反复观察和细心琢磨,挥毫时任意中有法度,虚无间有精灵,才能有出神入化之妙。

那么,我们来看国画蟹的画法

图一

中国国画技法—螃蟹的结构: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头胸部背面盖以头胸甲,其形扁平而阔,腹部小而紧贴于头胸下。胸前缘为锯齿状,眼有长柄,可收缩于眼窝。触角两对皆短小。胸肢为五对,第一对称为鳌,形成大钳,其他四对称步脚,末端有抓,能步行游泳和潜行。

中国国画技法—螃蟹的画法步骤:先以深墨画出背壳中间一笔。接着添上左右两笔,水手勾出上下轮廓。画出双螯加上八足,画时个别蟹足有所伸屈,以求变化。然后以浓墨补上眼珠和蟹爪。(见图一)

中国国画技法—螃蟹的不同动态与画法:

中国国画技法—螃蟹的布景:画蟹布景和画虾相似,可以采用以虚代实的手法不加点缀,以作水面和溪滩,使蟹群在宽广的空间畅游或横行。即使布景,也以水生和沼泽地的植物为主,如芦花、茅草、马兰花、狗尾草、马蹄莲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与蟹相关链的也可以作为画蟹的创作题材,如赏菊品蟹、捕蟹等。

鸡的绘画技法

在传统中国国画中,鸡是喜闻乐见的优质题材。那么,鸡的绘画技法有哪些呢?通过以下7步,我们就可以快速掌握鸡的绘画技法。

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他日出而涕,日落而息,是人类生活和谐的伴侣。

图一

为什么中国国画中,大家愿意画鸡呢?古人认为:鸡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博距,舞也;见食相呼,义也;遇敌敢斗,勇也;守夜思晨,信也。“鸡”与“吉”谐音,因此又被视为吉祥之禽。

图二

中国国画之鸡的绘画技法 (图3)

在中国国画中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鸡报晓、雄鸡报捷、金鸡迎春、鸡鸣富贵、闻鸡起舞等等,是历代中国国画画家喜爱的题材。

历代善画鸡的中国国画画家甚多,如明代的沈周、吕纪,清代的高其佩、任伯年,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王雪涛、陈大羽等都是中国国画的画鸡高手。

中国国画-鸡的绘画技法 (图4)

注释鸡的绘画技法步骤:

步骤一:从肉冠起笔,定出头部动态,先调朱砂,再蘸曙红,笔尖蘸胭脂及少许墨。

步骤二:用中锋从上喙起笔,再画出眼睛,并留出高光点。

步骤三:画肉髯,用笔可夸张些,下颌部肉髯要画稍长点。

步骤四:用中锋画鸡的外轮廓,顺羽毛走向用淡墨侧锋皴擦。

步骤五:用中锋勾出身体动态,以淡墨调些钴蓝、朱磲侧锋画尾小羽。

步骤六:胸部用墨含水分要多,大尾羽一般用墨较浓。

步骤七:画脚以中锋为主,兼少量侧锋,注意脚的动作变化。公鸡的脚宜稍大,以示雄壮。

在中国国画的绘画中,要画好鸡,平时须深入观察,潜心揣摩体会,找出其共同规律,区别其相异之处。只有把握其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才能生动地表现出它们的“形”和“神”。

在中国国画的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写生,抓住鸡瞬息变换的各种形态,熟练地掌握技巧,下笔就胸有成竹。也可先从临摹入手,经过借鉴逐渐掌握国画中鸡的绘画技法,丰富感性认识,再以写生和创作相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雀的绘画技法

在中国国画中孔雀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如何画好孔雀呢?孔雀的绘画技法有哪些?让我们看看擅画孔雀的古代中国国画画家的作品。

如明代的林良,清代的朱耷、任伯年,近代的于非闇,刘奎龄、田世光、袁晓岑、谭昌镕等历代中国国画大师,流传的佳作都是我们学习中国国画的范本。

中国国画——孔雀的结构特征

孔雀头笑颈长,有冠羽,嘴部硬而尖。整体形状呈S形。雄体长90至130公分,腿长、双翼欠发达,不善飞行。雄孔雀尾部羽毛延伸成尾屏,开屏时呈扇形。头颈部位多变化,以颈胸接点为圆心,颈长为半径的圆内,刻画出各种动态头颈。孔雀身躯以卵形为基础,腿、脚、爪须画得自然,尾羽依势而画。

中国国画——孔雀的结构特征(图1)

中国国画——孔雀头颈部画法

1.头部画法:孔雀头颈常态呈S形,嘴喙坚硬,头部略呈三角形,用笔宜实而肯定。眼睛在嘴喙中延长线上,画时要圆中带方。眼上留白线,后下方的肉髯在画颈部时留出。画颈以中、侧锋用笔,最后画冠羽。

2.不同角度的头颈部画法:孔雀的嘴呈铁灰色,白孔雀嘴呈黄色。蓝孔雀头颈为细羽(雄性可见小羽片组成,写意画从略),肉髯为淡青色灰色,可用浓墨大笔画出,稍干时用石青、酞青蓝点染出光泽感。白孔雀头颈亦为细羽毛,多以线条率勾。绿孔雀头颈上有明显小羽片,肉髯为黄色,画时先勾出羽片,干后再用三绿、酞青蓝写染。(如:图2)

中国国画——孔雀的头颈部画法(图2)

3.头颈胸腹背的连接:先画头颈,再顺势画出胸腹和背,笔墨呼应,连接得体。白孔雀一般以弹墨线勾绘,注意笔断意连和用线节奏、顿挫感,中墨提醒和点染淡彩。绿孔雀用浓淡变化的粗细墨线,率勾羽片,再分染石青、石绿,用赭黄提染,最后淡酞青蓝或花青略为统染明暗。(如:图3)

中国国画——孔雀的头颈部画法(图3)

中国国画——孔雀的翅尾画法

蓝孔雀的翅膀羽毛上有褐色波状粗细斑纹,绿孔雀全身羽片较明显,翅膀也不例外,画时应注意区分。翅膀反面基本相同。画写意时应做适当剪裁,取其精神。(如:图4)

中国国画——孔雀的翅尾画法(图4)

孔雀动态优雅,行走时头颈胸动作十分灵活。雄孔雀的羽毛,随光线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应多观察、写生,在中国国画的创作中加深印象,要注意孔雀仪态和羽毛质感的表现,忌画成一身光溜溜、形象呆板的琉璃孔雀。

附:画家们最喜欢的几种鸟类的画法总结!

雀科类小鸟品种极多,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以麻雀、太平鸟、燕子、鹡鸰、伯劳等较为常见。它们体型娇小,活泼好动,羽毛美丽,是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今天为大家介绍另外几种鸟类的画法。

燕子的画法

一、燕子的技法解析

燕子,俗称家燕,候鸟的一种。头背黑色,颈部带赭色或暗红色,腹部白。特征之一是双翅尖头,尾羽细长并呈剪刀状。

(一)燕子的画法步骤

1、画时可从头部着手,先蘸浓墨用中锋带卧用笔,略留出眼部空白;

2、然后画北、翅、胸、腹部采用披蓑吱淡墨为之;

3、最后暗红色画嘴、爪。颈部以朱砂调赭石(稍淡些)抹出红斑即可。

(二)燕子的各种飞翔动态参考

(三)例图两则

凡画鸟也应将它拟人化,并要顾及它们的情感联系,即注意图中意境的情趣,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去表现生活气息。

国画燕子的画法

画法一:

1、 浓墨侧锋竖笔画头部;

2、 接头部画一横笔是燕子的背部;

3、 画燕子的眼睛、嘴,用折笔画两边的翅膀;

4、 用浓墨画燕子的尾巴,用淡墨勾出腹部。

5、 淡朱膘染腹部,浓朱膘画爪子。

最后添上柳条,画上燕子,完成。

画法二:

1、先调中等墨色,笔尖蘸浓墨。一笔点头,

二笔画身。

2、中等墨色,笔尖浓墨,侧锋画两翅。

笔侧画两长翅和尾。

3、淡墨,两笔勾画腹部,第三笔勾至燕尾。

4、画嘴,点眼,勾爪。

5、墨色干后,用淡朱膘或朱砂点塞红。下笔要果断。

作品欣赏

二、鹡鸰的技法解析

下图左列为灰鹡鸰,右列为黄鹡鸰,两者均属雀科,尾、翅细长品种据称有十余种,以小鱼、昆虫为食,是鸟类中的大家族。

(一)鹡鸰画法步骤(以右侧黄鹡鸰为例)

1、三青调花青画出头顶,顺势丝出颈部绒毛,三绿点斑,浓墨点眼、画嘴。

2、藤黄调赭石,用披蓑法画背、尾。

3、藤黄画胸腹,淡墨画飞羽,暗红色画爪、染嘴(画时应掌握好干、湿运用)。

(二)鹡鸰的几种立姿动态参考

(三)鹡鸰的几种飞翔动态参考

画时要注意抓住鹡鸰的飞翔特征,双翅及尾羽的配合以及脚爪的位置等。

例图《临流》试着表现鹡鸰的生活环境及心性。画此图时应请注意先画鸟,再配景。

三、伯劳的技法解析

伯劳,也称胡伯劳、虎不拉,有数个品种。各品种的主要特征较为接近,如眼部周围呈现黑色斑,嘴长而略呈钩状(便于觅食昆虫及小鱼)等。其中,颈为蓝灰、背为棕红且有黑色波状纹者为虎不拉。画法步骤如下图。

例图《伯劳西红柿》,画法步骤同样从头部开始。

四、各种杂雀类动态参考

一般来说,画鸟从头部起笔较为常见,但有些动态则可以从背部、翅、尾开笔,亦有从胸、腹部开笔的,总之,应该视鸟的动态而定。经常写生、临摹,从简入繁、从易至难,从静态到动态甚至到飞翔姿态,只有对鸟的结构和习性了解并熟悉了,才能画出轻灵活泼、姿态各异的鸟儿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0-23 15:48:19
如何用WPS压缩PDF文件大小
如何看待SP训诫文的出现,以及喜欢看训诫文的读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