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怪列表
主條目:神秘世界維基首頁、小說
台灣的妖怪傳說係指民間口耳相傳的各種未具有神格的鬼怪,許多鄉鎮市早期均有在地的鄉野奇談,本列表以地方的分類方式來列舉出台灣民間的各種鄉野鬼怪傳奇。
何敬堯《臺灣妖怪寰遊記》:Google Map電子地圖。標示207處臺灣妖怪與怪談地點。→網址:https://reurl.cc/b95ZVl
「妖怪」作為一個意義含混的超自然集合名詞,廣泛的指「怪異、反常的事物與現象」[1][2][3][4][5][6][7][8][9][10]、「怪(怪物)」[5][6][7][8][9][10]、「靈獸」[8][9][10]、「妖」[5][6][7][8][9][10]、「草木、動物等變成的精靈(精怪)」[1][5][6][7][8][9][10][11][12]、「鬼」[5][6][7][8][9][10]、「神」[5][6][7][8][9][10](非官方祭祀)、「魔」[5][6][8][9]......等志怪小說(列於四庫全書子部、或因政治原因沒有列於四庫全書子部,譬如聊齋志異......等。)和口傳文學[13]的主題,現代也有寶可夢早期譯名「口袋『妖怪』」以及「口袋『怪獸』」在2007年被任天堂申請獲得的翻譯例子[14]。「台灣妖怪列表」收錄台灣歷史上,各種此名詞下所包含的妖、精、鬼、怪、精怪、怪物、靈獸......等條目,及相關條目。並於列表下附上參考來源。
此類歷史文獻的價值,在於了解記載古人的心靈,或作為奇幻文學題材,通常是由民俗學者、妖怪學者、人類學者、歷史學者、中文系學者、宗教學者和業餘愛好者所研究。譬如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美容與李家愷在2014年共同著作的科普《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和在2017年出版的人類學的著作《臺灣鬼仔古 : 從⺠俗看見臺灣⼈的冥界想像》。[15]近年來台灣妖怪文化興盛,拍了許多電影,諸如:《紅衣小女孩 (電影)》、《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人面魚)、《 粽邪 》(送肉粽)……等,台灣外交部新南向運動也在2018年介紹台灣妖怪文化時介紹了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北地異)《唯妖論》和《妖怪台灣》兩本台灣妖怪專著[16]。
目录
1 台灣妖怪圖片
2 LINE群組
3 未整理記載
4 殭屍
4.1 鄉野奇談
4.2 都市傳說
5 精怪
6 山妖
7 鬼魅
8 水怪
9 異人
10 神祇
11 自然現象
12 奇聞軼事
13 [台]0001
14 [台]0002
15 參見
16 參考文獻
台灣妖怪圖片
臺灣妖怪圖鑑|不只有虎姑婆!還藏著這些故事
pinterest台灣妖怪
LINE群組
您已被邀請加入「妖怪、鬼太郎、滑頭鬼之孫同樂會」Line群組!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mDzbuv7qpGtskhgVztkTl-6ZNpg27DUBW8zPg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未整理記載
老猴魅:十八世紀的鳳山縣(現今高雄、屏東部分地區)
戰後岡山女人猿: 在1956年6月5日的《中國日報》第二版,有一篇新聞《崗山人猿再度出現,傳說是女性,渾身金黃羽》,報導高雄山中有怪異人猿出現。文章提及,有一位叫做黃文和的十七歲少年,在大崗山麓看到人猿。這名人猿擁有女性的特徵,全身長滿金黃色的毛,身高三台尺(約90公分),徘徊於大崗山的樹林之間。當這隻人猿被黃文和發現之後,她微笑一番,立即就往山上快速跑走,追之不及。
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432321
殭屍
鄉野奇談
Sun Apr 8 22:28:34 2007真實- 鄉野奇談 殭屍
王爺降伏的南台灣三王山的殭屍
[八卦山的殭屍]
台東大竹殭屍:記述了1974年台東大竹發生的一件離奇命案,並之後於一位婦人家搜出殭屍。
都市傳說
沿海殭屍:1980年代的時候,台灣沿海地區曾經流傳入夜之後會有殭屍從海邊出現,到鄉鎮吃人,後來查證應是當年走私販為了活動方便而散播的謠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亦有提及。2017年4月,因新聞的報導,再次掀起話題,傳說在近半世紀前,高雄臨海地區有個純樸的小村落名為赤崁,村裡有一戶人家,家裡一直不太平靜,檢查祖墳後,發現屍體並未腐敗,從此之後,村內開始有許多殭屍出沒的奇怪流言。有人聲稱看到那戶人家家裡還不會爬的孩子,不知何故地在墓碑前坐著,也有人說自己家養的雞鴨,總會無緣無故消失或被咬死,甚至有人說看到死者在路上、似乎想回村裡找親朋好友。後來,經家屬同意後決定打開棺木焚燒,為了避免屍體在焚燒時可能會坐起來,用竹子將屍體壓在棺木內,據轉述,當時焚燒屍體時,棺木內傳出了痛苦的慘叫聲。
精怪
玉山小飛俠:據說在玉山南峰叉路口看到三個戴著寬緣大斗笠,穿黃色登山斗蓬雨衣(俗稱「小飛俠雨衣」)的男子站在山谷的邊緣,明明隊伍就在前方,有些登山客卻因而不明究裡地脫隊,跟著這三個人而墜谷。也有人說這三個人會指引登山客錯誤方向。民俗學研究者認為玉山小飛俠這種舉動有冤魂捉交替的意味,不像是山魅的形象。
玉山,據說排雲山莊前管理員胡良武、朱克禮也曾目睹數名類似特徵的不明人士前來敲門。
紅衣小女孩:源自一段觀眾提供之靈異V8影片,發覺在其影像中,片中拍到隊伍後方跟隨一名身穿紅衣,表情陰沉,姿勢古怪的小女孩(據稱當時隊伍中並無此人)。參與郊遊的其中一人也隨即病死,故為此將影片寄到到靈異節目尋求解釋。此事引發了臺灣輿論爭議,有人說「紅衣小女孩」是山魅,也有人說是尋找替身的厲鬼。
大坑,臺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該影片由八大電視台製播台靈異節目《神出鬼沒》中公開播送1998年臺灣GTV電視台27。
魔神仔:最普遍流傳於台灣民間,是一種魑魅魍魎,是種經常出現在山區、荒野的妖怪,在山地或是接近都市的丘陵都會出現,據傳牠會化作人形,令人精神恍惚而被牽走失蹤,大致上有五到七日不等的時間,在這段期間,會捉弄人掉下泥土、動物排泄物或是昆蟲之類等排泄物,會發出尖銳叫聲。也代表著先民敬畏山林而衍生出的信仰形象[17]。有分紅色、黑色、青色等不同顏色。
汐止,新北市汐止五指山有老婦人被魔神仔抓去的事件,汐止出身的立法委員廖學廣也表示童年曾有類似驚險的經歷。
台南,台南市一名84歲老婦人沒水沒食物受困山區兩天,後自行走出山區為人所發現。脫困後她表示,「山上有人請我吃飯,且很多人陪伴相當熱鬧,還有人帶我回家睡覺。
竹篙鬼:又稱竹鬼、竹竿鬼、竹子鬼。據說竹林本身招陰,鬼怪便化作竹子橫阻道路。深夜從鄉間小路經過,若路邊的竹突倒了下來橫在路上,人不能跨過。一旦跨過,竹子就把人吊上去,懸在空中,力道之大或致死傷。原型可能是一種用竹子製作的山豬陷阱。[18][19]。
雨傘鬼:雨傘狀,只有一隻腳,在雨夜時出沒。類似日本的唐傘小僧。而台灣南部也有涼傘精的傳說,相傳廟會用的涼傘在半夜時會自己行走。[20]。在降雨夜晚出現,只有一隻腳。[21]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另一種是躲藏在雨傘裡魂魄。[22]多年前的節目《分手擂台》裡雨傘鬼就曾經顯靈,還說話[23]。
紙娃娃:鬼月時,傳說紙娃娃會變成鬼在夜裡殺人,因此小孩會丟棄或壓在重物下[24]。
煞:煞,兇神也,衝煞氣者,通體焦黑而死。[25]。
山妖
山蛸(Sansiyao):一隻手,一隻腳的猴形(另也有頭大八隻腳的說法)。是凱達格蘭族傳說中的妖怪,喜歡惡作劇,牠會趁三更半夜時跑到人家家裡,把正在熟睡的人們的被子給掀開,當人從寒冷中驚醒時,便會跑的無影無蹤。
玄貓 :又分兩種,陰與陽。陽性會幫人,陰性會害人。半夜出現,同時會有幾隻不同顏色貓跟隨,5~6隻或者沒有。有可能家裡要抓,又或者家裡有魅,來吃之。夜間看時黑色轉銀,如有再轉紅色者,尾巴是2條或以上,有法力妖力。占據一方的陰神所化。
麞:山上有麞,啼鳴則大火,原型可能是山羌。[26]。
火鳥:在暗夜出沒,停留處會發生火災,或是火災時會出現[20]。
雷鳥:又名雷公鳥,棲息在高山的大樹下,會造成雲起雷鳴[20]。
娑婆鳥:娑婆鳥是台灣的妖怪,為臺陽妖鳥,歌聲能迷惑萬物,引起百鳥來朝,銜魚蝦上獻,雄性如五彩鳳凰,雌性為灰黑羽毛。原型可能是孔雀。[27]。
石燕:棲息在深山或島嶼,起飛會引起大風的鳥[20]。
制風龜:能控制風的烏龜[20][28]。
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原型可能是大蟒或蚺。[29]。
黑山大王:黑狗精,在半夜潛入玷汙婦女,後在山下挖出有毛的狗骨,作法燒毀後不再出現。也有傳言黑山大王是術士所變 [30]。
蛇精:南方多蛇精,呼喚路人名字,若回應則入夜作祟,當地人很驚恐,在枕頭上放置蜈蚣,遇到蛇精就全放出來,讓蜈蚣與蛇精相鬥。
一角獸:棲息在高山,看到這種動物,表示要發生大風暴或地震[31]。
人熊:勇鷙獨推人熊,人立而走,捷於奔馬,其逐人無得脫者。[32]
鬼魅
林投姐:關於林投姐生前故事眾說紛紜,不過共通點均自縊於林投樹下,冤魂死後依然在林投樹下陰魂不散,民眾常在樹下看見披髮的女鬼出沒。
虎姑婆:客家民間故事。是一位會半夜吃小孩,手指頭當土豆吃,臉長的像虎的一位姑婆。[33]
椅仔姑:又稱關椅仔姑,相傳是被嫂嫂虐待至死的三歲女童,因死時仍坐於竹椅上,故後人稱爲椅仔姑,日治時代的婦女會祭拜[34]。
纏身青面婆:會纏在人身上的青面鬼婆[20]。
石榴鬼:嘴巴常開,牙齒如石榴子一般的鬼,因而稱石榴鬼[20][19][35]。
和尚鬼:身材高大,和尚外形的鬼。類似日本的大坊主[20]。
老母鬼:老嫗形狀之鬼婆,時常在下著細雨的夜裡出來嚇人[19]。
家親老鬼:由很久以前歷劫死亡的親人所變的鬼魂,會出現給親友目睹[35][19]。
無厝家神:無緣孤靈,會附身在人的身上[20]。
抱壁鬼:處於陰陽交界處,附於牆壁,身影為灰撲撲的樣子[36]。
薩摩亞:也叫番婆鬼,是南投埔里巴宰族傳說中的巫婆。於夜晚出沒透過貓眼夜視,會拐走小孩挖出心肝,以及利用蕉葉施法飛行。[37]。
人頭妖怪,泰雅族傳說當中的一種,僅有頭部而未存在身體的妖怪,於日治時代的官方文獻《蕃族調查報告書》有相關記載。
陳守娘:清治道光年間流傳於臺灣府城(今台南市)。傳說丈夫死後守娘被縣衙門一位幕賓(師爺)看上,守娘不願,而被貪財的婆婆與小姑殺害,幕賓事後逃回唐山,全臺灣府城雞犬不寧,夜半叫喊之聲不絕、亦有小販販物所得之銀錢變成紙錢,甚至府衙夜半遭襲,物品飛動。紳、民皆認為是守娘顯靈。
八寶公主:17世紀正值大航海時代,荷蘭瑪格麗特公主渡海來台尋夫,到達熱蘭遮城後,聽聞愛人已被番人殺害,決定前往台東,未料途中遇風浪而觸礁擱淺,不幸被番人出草,最後蕃人帶回她身上八樣物品回部落,分別為:荷蘭木鞋、絲綢頭巾、珍珠項鍊、寶石戒指、皮箱、寶石耳墜、羽毛筆和紙。故謂之「八寶公主」。
貓麻仔:貓死後的鬼魂。
Schytinglitto:西拉雅族的惡魔,會使人生病。
Kariah:阿美族的惡魂,因為橫死或枉死而無法成為祖靈。
Kanasilis:布農族的鬼,非常臭,留著長牙,會吃人,或趁大人不在時誘拐小孩,摸過的東西會變臭。 [38]
Susas:布農族的水鬼,他們有一頭長髮,會綁死牛,或把人纏住淹死。這些惡鬼飄忽不定,會誘拐人到懸崖邊遊蕩,遇到這些惡鬼要靠巫術化解,才能讓自己的靈魂復歸。[39]
Yaqih Utux:泰雅族的邪惡Utux,泰雅族將所有看不見的存在都稱為Utux,住在大霸尖山的鬼鄉(tuxan),Utux會來捉走小孩或捉女孩去做妻子,或附身在女人身上,就像漢人說的鬼魅一樣,獵人打獵時若遇到,他們回來後就會向男性族人述說,然而這些故事女人和小孩是不能聽的。真的被utux迷住的人,是沒辦法說話的即使巫師治好他的舌頭,他不久後也會死去,因為看到utux的人是活不了的。 [40]
Qaqetitan: 排灣族的惡鬼,如果在外意外死亡的都有可能變成惡鬼,排灣族叫他們qaqetitan,他們長得和排灣族一樣,服裝也一樣,總在日落之時前來打探,想著怎麼害人,在黑夜裡四處漫遊。如果qaqetitan出現了,會有Pipi和Tjirirh兩種鳥來警告。
矮靈: 矮靈祭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矮人教導賽夏族農耕跟醫術,但是矮人經常欺負賽夏族裡的女孩子,有一次豐年祭賽夏族裡的青年無法忍受矮人的無禮,就在矮人喝醉上樹休息時,把樹鋸斷讓矮人墜入溪谷,矮人死掉之後作物開始變的乾癟也捕不到獵物,倖存矮人教導祖先要舉辦祈求矮靈原諒的祭典Pas-ta'ai,才能免於飢餓跟滅族的危機。
Anito: 達悟族(雅美族)的死靈稱為Anito,是中性詞,平時喊出Anito,邪惡的Anito就因此追蹤而來,出現的形象多以人形為主,長長的頭髮,尖尖的利牙,凹陷的眼睛兩個又深又大的窟窿。 [41]。
水怪
人面魚:人面魚,又名「淵魚」、「海童」,身軀為大魚,但卻擁有人面雙眼口鼻的臉龐,型態詭異萬分。若人面魚浮立於水面,只要見到人,就會開口呵呵嘻笑,甚至以魚鰭做合掌的模樣[42]。另一種人面魚也和日本不同,傳說是魚肉烹調後在魚身出現人臉樣紋,詭異的聲音詢問:「魚肉好吃否?」而非長有人臉
。[43][44]
嘉義蘭潭水庫,人面魚傳說也由此開始傳出去,並也有魚精作怪的傳說。
魔尾蛇:長數丈,遍體花紋,尾梢向上,尾尖如花瓣六、七 ,水多腥臭,毒氣薰蒸,魔尾蛇是台灣黑水溝曾出沒的蛇形海怪尾如花帶有劇毒。可能為頭尾誤認的皇帶魚[45]。
海翁:大如小山,浮於水上,背生草木,口中噴火,能吞大舟,又名海鰌即現在的鯨魚,現身會引起大風[46]。
火鱗鱷:形如鱷魚,鳴聲鳴鳴,鱗甲金色,邊有火焰,火鱗鱷是台灣澎湖出現過的四腳魚怪,居民製造聲響揮灑紙錢送回海中,三日後去而復返,死在居民林英家的灶廚。[47]。
海棘獸:1909年,英國汽船「蘇丹號」(Sultan)於台灣近海目擊到一隻巨大海獸,其背上有一排棘刺[48]。
大蟹:身軀龐大,外形「闊如桌面,兩螯如巨剪」,在清代翟灝《臺陽筆記》中有記載[49]。
鰍魚精:相傳恆春鎮的東方有一個雷公窟,據說有鰍魚精居住窟中水潭,有一次雷擊中了潭中石柱,就再也不見鰍魚精[50]。
風鱟:鱟又名「馬蹄蟹」、「夫妻魚」、「鋼盔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雄雌一同生活,所以早期漁民認為鱟是一種好淫的妖怪 [51]。
鳴魚:又名為音樂魚,聲音很優美,如同鼓聲,出現於淡水河 [52]。
龜山島:民間傳說中,龜山島是隻大母龜,在明朝鄭成功率軍到台灣時,大母龜攻擊鄭成功,於是鄭成功一箭將牠射傷。母龜在產下卵後化成龜山島,硫氣孔便是當年被射中的傷口。
木龍: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龍,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時曾不可見,亦不知所處;若見木龍,去則舟必敗。 [53]
異人
雞籠蛇首:雞籠山後有人,蛇首猙獰,喜食人,能飛數丈 [54]。
澎湖鮫人:澎湖南嶼原有鮫人住,後因風濤太大遷移。原形可能為海盜藏匿珍珠的地點[55]。
毗舍耶人:又稱昆舍邪,鳥語鬼型,繫繩標槍投擲,經常襲擊澎湖,喜愛鐵器,逃難者邊丟鐵器邊跑,毗舍耶必定彎腰撿拾。可能為台灣或琉球的原住民[56]。
三指獠人:有三指人,爪銳如鳥,居於樹顛,善弩人,獵物掛在樹上亦會耕種。 [57]。
長鬚矮人:長鬚矮人,如十歲小兒,鬚皆過腹。 [58]。
五使嶼生人:五使嶼在蘇澳海外,屋室器具如數百年,觸之則灰化,歸途遇一怪物,似人非人散髮垂肩,面目黝黑,猙獰可畏。 [59]。
吳賽嶼怪物:時劉銘傳任巡撫時,有南部商船突遇颱風漂流台灣後島嶼,海島上有吃人怪物,手足皆人型,全身青黑,不著衣袴,狀殆類熊,會招手引人入山洞,再用巨石堵住洞口。可能為猩猩[60]。
斯馬卡雲族:泰雅族傳說中的部落,睡覺時會把頭髮垂過床板下。
拉拉鄂斯族(Raranges):卑南族傳說中的部落,可能為卑南遺址的居民。
蒂安洛(Diyangraw):卑南族神話中的妖女,因陰部有銳齒,造成兩任拉拉愕斯族的丈夫慘死,父母認為其女不祥,即將她裝箱流放,後知本社的部落領袖西哈西浩救起,清除利牙後共結連理。
地底人(Ikulun):住在地底下,有尾巴,人去拜訪時會坐有洞口的臼來藏匿尾巴,以佳餚招待祖先,但自己不吃,只吸食煮熟蒸氣,後來布農族一位莽撞的祖先在未經敲門通知下逕行闖入Ikulun家,甚至有謂Ikulun之一小孩被布農族祖先玩弄強行餵食,致因無肛門無法將所食之物排出而肚痛,終致死的罪行,最終惹火Ikulun而將洞口封住而不再來往。
骨骸人(Dognaz):遠古之前,有個怪人身上只存在骸骨,沒有一絲一毫的血肉,雖然模樣駭人,但他其實是名驍勇善戰的勇士,經常在黑夜裡現身,神出鬼沒。有時他會與布農族人作對,有時候則會幫助布農族人。因為他是一名骷髏人,所以每當作戰時,敵人射向他的箭,總是從他的骨頭縫隙中穿出,無法傷害到他。因此,不管是多麼激烈的戰爭,這名骷髏怪人都能夠全身而退。不過,這名骷髏怪人並不是布農族人,布農族人也不知道他的來歷。
雞距番:足趾楂椏如雞距,性善緣木,樹上往來跳躑,捷同猴狖,食息皆在樹間,非種植不下平地。 [61]。
神祇
此條目下有些為陰神,或是死後成為神,和鬼有關的概念所以列於此條目之下。
面然大士:俗謂「大士爺」、「普渡公」在臺灣,原在佛教中是形容恐怖的鬼王,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或為皈依觀世音菩薩的鬼道弟子。
大眾爺:或稱「有應公」、某某將軍、某某元帥、某某千歲等。無人埋葬、奉祀的死者或因各種意外、被害而過世者,將會無法安息而為祟,尋求香火供養或報復。人們對此深感畏懼,因此由國家或社會為其主持祭祀,經天子、朝廷或諸侯追贈封號者成為正神,不再稱呼有應公。
姑娘廟:姑娘廟的形成和大眾爺的形成相同,立廟原因通常有是生前有功、死後顯靈、與媽祖混淆或觀音再世傳說、水流屍或無主神主牌,造就台灣本土的神明。
阿里嘎盖:流傳於臺灣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巨人異族傳說[62]。
註生娘娘:從受胎起到生產都會保佑婦女與胎兒的神祇[63]。
臨水夫人:又稱陳靖姑,卒時言死後為神,救人難產。[64]。
石頭公:傳說石頭公和虎爺都是保護孩子的神。
金魅:能供奉獲得利益,但最後會導致不幸[65]。
蛇郎君:在臺灣各地皆有流傳,某處有蛇化為美男子,願以千金為聘否則滅其家,老翁嫁了小女兒,蛇郎君很喜愛,用美食與珠寶來討好小女兒,老翁也過上富足的日子。
榕將軍:相傳鳳山有一老樹,有神靈居住其中,而嘉義鹿草鄉也有一棵老樹,靠近居住的人則會生病。
火王爺:又稱火德星君,與火鳥一起現身,火王爺會在屋簷上插上火旗,這戶就會發生火災。[66]。
地基主:兒童狀,喜愛吃雞腿,逢年過節祭拜可助闔家興旺,類似日本座敷童子。
豬哥神:又稱豬哥爺、天蓬元帥,台灣特種行業會祭拜,祈求生意興隆。
狐仙:明星藝人或是從事特種行業的女性會祭拜,祈求姻緣、桃花、人緣、美麗,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67]。
妮芙努(Nivnu):鄒族神話中女神,創造人類和教導人類耕種,跨一步可越過好幾座山。
卡達孚旺(Katabowang):流傳於撒奇萊雅族的巨人異族傳說。
貓將軍:供奉於將軍廟,清光緒元年(西元1874年),宜蘭頭城福德坑出現了一隻貓妖作祟,為了不讓貓妖繼續作亂,居民們於隔年迅速建廟立祀。
大將軍:供奉於侯府天鳳宮,相傳為侯府千歲所收服的動物靈,外型類似哥吉拉。
咖逆茲(Kangic):掌管堅強和吉祥的神靈。其形象為長著七個鱷魚頭,擁有著十個角,形態巨大的紅蛇。
阿美族的老人相信,kangic棲息在深山的岩洞及密林中,一次可吞下一隻山鹿或水牛,是水陸兩棲的kawas。傳說中由於牠體格太大,山洞容不下,有一年暴風雨中於夜間隨洪水流入大海。
舒魯(baki'soro):是天神派下來到凡間守護賽夏族的千古靈蛇,被古因哇嗯夫婦所收養。在古因哇嗯成神後,baki' Soro也就跟著到負責祈天祭的撒萬家,後來改由夏家供奉。
水仙王:水仙王者,洋中之神,莫詳姓氏。或曰:『帝禹、伍相、三閭大夫,又逸其二』。
自然現象
地牛:是台灣傳說中棲息於地底下的牛,根據傳說金雞啄了地牛,地牛一翻身,就會發生大地震。[68]
巨蘆鰻:相傳恆春縣的東方有一個石壁潭,每當雨晦天陰,水潭就像海浪噴發,水勢有如蛟龍騰移,據說有巨蘆鰻居住其中。水潭可能為地下河流的出口 [69]。
麒麟暴:又稱火麒麟颶,相傳龍首馬身,風中有火雲,過境草木皆焦。是台灣夏秋之際出現的焚風現象。[70]。
旋風蛟:有蛟龍從台南震動直掃台北,所過市鎮皆被風掃倒,大小樹木皆被摧折。是台灣夏秋之際出現的颱風。 [71]。
鼠尾雲:白日忽起黑雲,人見之有尾在雲際,如絲如鼠尾,再睹如繩如牛尾,大者數十條,接近遂風暴起,直捲人上天但不致命。是指龍捲風。 [72]。
鴟尾:旋風,臺人稱「鴟尾」,海中見之其水矗立,高與天齊,為之「龍柱」,旋風過處屋瓦盡撒,古榕被拔數杖外,屋蓋飛舞空中。是指水上龍捲風。 [73]。
達洛凡,洪水,排灣族傳說當中的怪物。
烏蝶:大如茶盃,往南群飛蔽日,咸豐四年,烏蝶重見兩次,地方皆不寧。是指台灣候鳥遷移。 [74]。
巴魯匝庫:巴宰族傳說當中居住在地底下的大山豬,搖動身體時會造成地震。 [75]。
奇聞軼事
墓坑鳥:相傳有一婢女受虐而死,死不瞑目化為鬼鳥。花色短尾,紅目長嘴,金門稱墓坑鳥即現在的戴勝鳥,乃是人類冤死而不散之魂氣,從獄間飛返世間,帶來不祥[76]。
鹿化鯊:相傳明朝釋華佑,在蘇澳看見鹿入水化鯊[77]。
鯊化鹿:又稱鯊鹿兒,相傳春夏之交,鯊魚會跳岸翻身,翻身三次後成為鹿,會用舌頭把身上舔乾,身上有梅花點。[78]。
安平大牛:康熙壬辰七月,安平出現大牛,臉像豬,長鬚,雙耳竹批,尖牙,皮似水牛,毛細如獺,四足如龜。可能為大象或河馬[79]。
龍碽:銅砲妖怪,相傳鄭成功在廣東海中發現,海底有光以為異寶,打撈一化龍飛去,一化為龍碽,若是戰事有利,則很輕,反之百人也搬不動,認為龍碽有預知能力 ,康熙18年 ,劉國軒攻泉郡,龍碽不肯行,國軒怒杖八十,一發而炸裂[80]。
豬哥石:此石形狀如豬,常冒煙,行人若聞此煙,會斃死失蹤,據說是被此石捕食。類似日本的殺生石[20]。
[台]0001
哪一個妖怪是台灣獨有的妖怪? 黑狗妖
[台]0002
哪一個日本妖怪台灣也有? 海坊主
參見
日本妖怪列表
中國神怪列表
世界妖怪列表
都市傳说
參考文獻
Template:Reflist
↑ 1.0 1.1 Template:Cite web
↑ 指怪異現象的古文:《孔叢子·執節》:“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謂天祥也。”《奉天錄》卷三:“監者盜其鍾鐵,用充鑄鏵,及鏵成而作鐘鳴響,人謂之妖怪。”《漢書·循吏傳·龔遂》:“久之,宮中數有妖怪,王以問遂,遂以為有大憂,宮室將空。”《歸潛志》卷七:“南渡之後,南京雖繁盛益增,然近年屢有妖怪。元光間,白日虎入鄭門。又,吏部中有狐躍出,宮中亦有狐及狼。”
↑ 指怪異事物的古文:《左傳》中有「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祅。」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字詞:祅。怪異反常的事物或現象。通「妖」。《荀子.天論》:「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姦偽不萌,祅孽伏息。」
↑ 5.0 5.1 5.2 5.3 5.4 5.5 5.6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妖怪部》
↑ 6.0 6.1 6.2 6.3 6.4 6.5 6.6 Template:Cite book
↑ 7.0 7.1 7.2 7.3 7.4 7.5 Template:Cite book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Template:Cite book:何把廣義的妖怪書名又分成「妖鬼神」(他自創的詞)(妖怪台灣上集)和「怪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妖怪台灣下集),然後「妖鬼神」又分成狹義的妖怪(就他的定義是:物有其靈,魔物化變之妖精,擁有具體形象)、鬼魅和神靈。;「怪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分成奇人、奇事、奇物和奇地。在他的其他文章中,又合稱「妖、鬼、靈、怪」,也就是妖([狹義的妖怪])、鬼、[靈](和漢人的[神]),以及怪。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Template:Cite book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Template:Cite book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妖怪:怪異而害人的精怪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妖怪-兇惡害人的精怪
↑ Folklore studies(民俗學=folkloristics)研究folklore(民俗)。folklore(民俗)包含culture(文化)和傳統故事( traditional stories)或關於傳統的故事。culture(文化)包含妖怪文化......等文化種類;傳統故事( traditional stories)或關於傳統的故事包含鬼故事(Ghost story)、傳說(Legend)和都市傳說(Urban legend)和口述傳統(Oral tradition,口述傳統使得口傳文學(=民間文學,oral literature)可以一代傳一代,口傳文學又包含鬼怪傳說和民間故事(英語:folktale, folk story)。民俗學者使用田野調查的方法論紀錄口傳文學和文化,包含妖怪故事和妖怪文化......等口傳故事和文化,台灣一直到了到了日治時期,才出現針對臺灣民俗做出豐富詳實的系統性研究。例如池田敏雄主編的《民俗臺灣》、《臺灣風俗誌》、日本人類學者、民俗學者伊能嘉矩的代表作《臺灣文化志》、《臺灣民間文學集》......等民俗學作品,譬如金魅第一次出現在文獻紀錄上就是在《民俗臺灣》之中。
↑ 精靈寶可夢中文版命名爭議
↑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美容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中有以下的結論:魔神仔是一種精怪,就比較民俗學而言是台灣版的矮人,類似福建的魔神仔、日本的妖怪與神隱現象和跨民族的矮人傳說。(台灣原住民的矮人傳說、太平洋島嶼的矮人傳說和歐美的矮人童話)(參考博客來書目: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0696 )林老師其他的民俗學研究還有鬼的民俗學
↑ Template:Cite web
↑ 2003年4月6日聯合報北縣新聞
↑ Template:Cite book
↑ 19.0 19.1 19.2 19.3 Template:Cite book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台灣風俗誌》,片岡巖,台灣日日新報社,大正10年
↑ Template:Cite news
↑ Template:Cite news
↑ Template:Cite news
↑ Template:Cite news
↑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9年·一月三十
↑ 臺陽見聞錄 半屏山·清·唐贊袞
↑ 彰化縣志·清·周璽
↑ 《雲林縣采訪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1年
↑ 《山海經·中山經》 晉 郭璞 註
↑ 台灣日日新報·照身鏡 山妖·十八秘甯馨
↑ 《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一位傭兵的日誌1617-1627》,艾利.利邦
↑ 裨海紀遊 番境補遺·清·郁永河
↑ 王詩琅,《臺灣民間故事》,玉山社,ISBN 9578246048
↑ Template:Cite book
↑ 35.0 35.1 Template:Cite book
↑ 新聞挖挖哇 台灣妖怪傳奇
↑
巴宰族傳說:番婆鬼的文化觀點Template:Dead link
↑ 。2013年7月10日 第18期中文電子報·原住民神鬼傳說
↑ 。2013年7月10日 第18期中文電子報·原住民神鬼傳說
↑ 。2013年7月10日 第18期中文電子報·原住民神鬼傳說
↑ 《釣到雨鞋的雅美人》·釣到魔鬼>
↑ 台灣紀事·清·吳子光
↑ 玫瑰之夜-鬼話連篇 有此一說 人頭魚 陶晶瑩 56
↑ 網路追追追/會說話的魚? 人頭魚事件報告 Template:Webarchive
↑ 台灣雜記·清·李麒光
↑ 臺陽見聞錄 海翁魚·清·唐贊袞
↑ 台灣外記·清·江日昇
↑ Template:Cite news
↑ Template:Cite book
↑ 恆春縣志·清·屠繼善
↑ 菀裏志·清·薒振豐
↑ 清法戰爭台灣外記·陶德
↑ 裨海紀游
↑ 重修台灣府志·清·康熙23年·萬正色
↑ 澎湖三十六島歌·清·范學洙
↑ 諸番志·宋·趙如适
↑ 澎湖台灣記略·清·杜臻
↑ 澎湖台灣記略·清·杜臻
↑ 亞唐文集·日·連橫
↑ 台灣日日新報·照身鏡吳賽嶼·十八秘甯馨
↑ 番境補遺·清·郁永河
↑ Template:Cite book
↑ 台灣民俗 註生娘娘·日·呂阿昌
↑ 雅堂文集·日·連橫
↑ Template:Cite book
↑ 台灣風俗志·日·片岡嚴
↑ 《太平廣記》記載:「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
↑ 地震的由來:你知道「地牛翻身」是臺灣本土創生的地動傳說嗎?
↑ 新竹縣採訪冊·清·陳朝龍
↑ 赤崁集·颶風歌·清·孫元衡
↑ 嘉義管內採訪冊·清·光緒4年
↑ 福建通志台灣府
↑ 福建通志台灣府
↑ 樹杞林志
↑ 生蕃傳說集
↑ 鬼鳥篇·明·盧若騰
↑ 釋華佑遺書·明·釋華佑
↑ 臺蘭筆記·清·翟灝
↑ 重修台灣府志·卷19·叢談
↑ 龍碽者,大銅炮也。成功泊舟粵海中,見水底有光上騰,數日不滅,意必異寶,使善泅者入海試探,見兩銅炮浮游往來,以報,命多人持巨絙牽出之,一化龍去,一就縛。既出,斑駁陸離,若古彞鼎,光艷炫日,不似沈埋泥沙中物,較紅衣炮不加大而受藥彈獨多。先投小鐵丸斗許,乃入大彈;及發,大彈先出,鐵丸隨之,所至一方糜爛。成功出兵,必載與俱,名曰龍碽。然龍碽有前知,所往利,即數人牽之不知重;否則百人挽之不動,以卜戰勝,莫不驗。康熙十八年,劉國軒將攻泉郡,龍碽不肯行,強舁之往,及發,又不燃;國軒怒,杖之八十,一發而炸裂如粉,傷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