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保收,产粮大县邛崃是如何做到的?
周家林(左)与李超(右)共同查看水稻长势
”
“最近确实下了好几场大雨,
但对我的水稻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旱涝保收’已经是我们这里的常态。”
走进位于邛崃市固驿街道的
绿保家庭农场,
种粮大户周家林
看着即将收获的稻田自豪地说。
若是把时间拨回十年前,这里的农户恐怕难有这样的底气。
邛崃市1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区
“
光这个坝子就有两万多亩农田,
以往更是年年遭水淹。
”
就在不远的邛崃市10万亩
高标准农田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区,
高梗街道火星村党委书记、
种植大户黄光伦回忆起过去的不易。
由于地势低洼,河道曲折,一旦遭遇强降雨,广阔的农田就会变成一片“海景”。
邛崃市1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区
就在示范区内,一条满是“漏洞”的水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笔直的水渠纤陌纵横,而渠壁上均匀地散布着拇指大小的圆孔。
“ 这是我们做的生态沟渠,
上面的孔洞是为了方便
泥鳅、黄鳝等生物寄居,
这也是园区进行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之一。”
说到这里,
黄光伦向记者透露出
当地应对汛期的利器之一
——高标准农田。
过去七弯八拐的河道,现在成为了笔直通畅的生态沟渠,在邛崃,平整的土地集中连片,田间设施配套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
邛崃农田
据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李超介绍,邛崃市在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29.61万亩,并实施“有偿使用共管共护”建后管护模式,通过整治渠网、修复田埂等举措,农田抗灾能力大幅提升。
邛崃农田
“马上8月底,
我的1800亩水稻
就要陆续开镰收割,
目前来看丰收已经成为定局,
预计亩产可以达到650公斤左右。”
周家林绝大部分的稻田
也都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即使是最近频发的强降雨天气,
他也并不担心。
“最多一天就能完成排水,
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平常的事。”
#2
- 多管齐下,多方联动,
给稳产增收上多重保险 -
即将成熟的稻穗挂满籽粒,沉甸甸地在田间随风舞动。除了汛期强降雨导致的洪涝,与之相伴而来的大风天气也是水稻生产的一大威胁。一旦发生倒伏,可谓功亏一篑。
邛崃农田
记者走访多家种植户发现,选择抗倒伏的优质水稻品种,成为大家共同的默契。
“我种植的80%以上面积
都是晶两优534,
这个品种抗倒伏能力强,
面对一般的大风都没有问题。”
周家林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黄光伦种植的3000多亩水稻,选用的也是“两优”系列品种。据他介绍,该品种整体偏矮,每株上的麦穗比一般的水稻少,但单位面积株数比一般的品种多1/3,因此该优质品种既抗倒伏、又能增加粮食产量。
绿保家庭农场烘干仓储加工中心
除此之外,科学施肥、药物预防等科学的田间管理也为汛期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适当地补充锌肥等,可以让茎秆更粗壮。及时喷施预防药物,则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邛崃市祥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黄祥介绍说,汛期降水量增多,同时伴随着高温,利于病虫害滋生。 “通过无人机施药防控,近期的稻飞虱虫害刚有苗头,就被我们及时控制住了。”
春华秋实,颗粒归仓。粮食生产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加工仓储同样至关重要。
“这套烘干设备一次性可以烘120吨,一天能烘240吨左右,而全部操作只需要2个人就能完成。”黄祥今年刚刚更新了6台烘干机, “我们还可以帮助周边大户进行粮食烘干,通过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这段时间农机集中需求问题。”
黄祥向记者介绍粮食烘干设备
“我们还专门建了大户群,
会及时发布一些雨情、水情信息。”
据李超介绍,早在汛期来临前,当地就有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实行镇村组网格化管理,开展防汛安全宣传,并备足防汛物资,做好雨情、水情监测,加大坝区重要河道如两河交汇地段的重点区域排查力度,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构建起防汛应急多重“保护伞”,为粮食稳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总编丨简洁 审核丨蔡骏
校对丨李川 编辑丨季逸菲
图文来源丨四川农村日报
- END -
猜您喜欢
市委书记刘刚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
市委书记刘刚出席“崃岭英才・圆梦计划”座谈会 勉励广大学子用理想照亮人生,用知识成就自我,用奋斗抵达远方
邛崃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5号)
出品:邛崃市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